首頁 > 新聞快訊 > 生醫科技

中央大學生科系與牛津大學合作 找出新型外泌體的生成機制

2023/5/26

【亞洲商訊2023-5-26台灣】中央大學生科系與牛津大學合作 找出新型外泌體的生成機制

 

 

中央大學生命科學系范世榮助理教授與英國牛津大學所組成跨國合作團隊,針對一種會促進癌症惡化的癌細胞新型外泌體(cancer cell exosomes)進行研究,近期發現了它的生成機制,這有助於大腸癌和子宮頸癌之研究。這項突破性研究成果,刊登於近期國際頂尖期刊《細胞外囊泡》期刊(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為精準醫療再跨進一步!

 范世榮助理教授表示,外泌體是一種細胞分泌出來的奈米級囊泡,其攜帶了許多生物分子。早期的研究認為外泌體的功能像是垃圾袋,細胞用來丟棄不需要的生物分子至細胞外。但近年來研究顯示,當外泌體被細胞攝入後,其所攜帶的生物分子會引發細胞反應,進而改變細胞的行為。目前已知,外泌體參與了眾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像是免疫反應與生殖等。除此以外,許多研究亦證實外泌體在疾病的惡化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范世榮助理教授在牛津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時期,發現了一種特別的外泌體。不同於一般外泌體生成於late endosomal multivesicular bodies (MVBs)中,此種外泌體是在Rab11-recycling endosomal MVBs產生,且它們攜帶的生物分子亦與一般外泌體不同。驚人的是,當癌細胞遭遇養分壓力時,癌細胞會釋放此種外泌體,來促進血管生成與癌細胞增生,並活化癌症惡化的訊息傳遞路徑。因此,此特殊外泌體具有促進癌症惡化能力。

 延續此發現,范世榮助理教授與牛津大學生理、解剖與遺傳系Associate Prof. Deborah Goberdhan 和Prof. Clive Wilson 合作,於其最新研究中證實Accessory ESCRT-III proteins在此種外泌體的生成中扮演重要角色。在癌細胞中,若減低Accessory ESCRT-III proteins的表現量,可以成功地抑制的此種惡性外泌體的生成。此研究成果有助於大腸癌和子宮頸癌治療,解開背後的生成機制,提供了一個極具潛力的嶄新策略。

 

 

 

分享到:0

 

* 本網站所發佈消息內容和準確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單位或組織獨立承擔完全責任。

 

更多生醫科技新聞